主页 > 话题作文 > 生活 > 乘凉700字作文3篇

乘凉700字作文3篇

时间:2021-09-12 13:44:14 | 编辑:赵宁

  篇1:乘凉

  晚饭后,突然停电。我走出家门,但见路上少有的热闹与祥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心弦一动,“乘凉”一词,从尘封的记忆中跳了出来。

  童年时代,乡下的夏日,每当晚霞渐退,月上柳梢,满村的孩子、大人,便陆陆续续地带着木制的、竹制的椅子凳子,从各个敞开的家门走了出来,见了面都说:乘凉去。

  村西的小河石阶上,很快便坐满了人。石阶用古老的青石板砌成,上面刻满了让人读不懂的文字。上面几级台阶长满了黑色的苔藓,只有最下面的一级,因为村妇们长年累月在这里洗衣服,光滑而干净,泛着幽绿幽绿的光。孩子们最喜欢坐在这一层,把脚伸进水里撩拨着;大人则拿着蒲扇坐在椅子上,错落地排在上面几级,闲谈着东家长西家短。清风掠过,沾着水气,吹在人们的身上心上,一天的炎热与疲劳,都仿佛被吹得一干二净。

  偶尔一叶小舟摇摇晃晃驶过,岸上的人便大声问:哪儿来的,今年收成好不好,到哪儿去?船上的人便大声的回答着。倘若答话的是柔柔的女声,那必会引得许多小伙子的脖子长了几寸的。渔船慢慢的由西向东,吱呀吱呀的声音渐渐远去,迎风又隐隐约约传来同样的问话声。由好作网www.hAOzuowEn.com整理

  乘凉的人们大多爱在水边,闻水的味道,看水面的银色的月光。

  也有不愿走得太远的,便坐在家门口、晒谷场边的大树下、村口的门楼,人影树影摇摇晃晃,那几颗大榕树谁也不知是哪个年代种下的,像几个历尽沧桑的百岁寿星。也许,它们曾阴凉过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们罢。月色里,萤火虫飞舞着,空气中有着榕树叶特有的香味。

  孩子们是最喜热闹的,跑着跳着,或围着白胡子爷爷驼背奶奶,听他们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还有那些到过汕头的、广州的、番畔的人,讲那里的街道怎样热闹,那里的女人怎样白。偶尔几个偷偷爬上树,抓住榕树的根须忽的荡了下来,必会引起一连串响亮的喝骂声。

  当然也有不喜热闹的,独个儿搬只椅子,坐在黑暗的角落,静静的对着几棵竹或几丛草,不会有人去打扰他。

  月上中天,夜色渐凉,人群中有人打着呵欠,站起来把椅子扶在屁股底下,慢慢地走了。于是,接二连三的,便有人跟着回家了。隐隐的,传来了开门声、狗吠声、低语声,但不一会儿又恢复了一片宁静。也有留下不走的,他们在阳埕上用椅子拼在一起仰天睡着,伴随着风,伴随着雾。总之深夜月下,乡村显得宁静而安详。

  每天都是这样,在童年的夏夜。

  而现在这样的夜晚是没有了,当夜幕降临,大人与小孩都坐在电视机前,吹着风扇,在人造的夜风中欣赏别人的生活。

  篇2:乘凉

  人常说“热在三伏”。太阳落尽,空气依然黏稠得纹丝不动。那厚厚的热,将人们压得喘气粗重,汗如丝丝细雨,一刻不停地湮浸着烦躁的心情。

  邻居房上开始叽叽喳喳,几个孩子鱼儿似地在空气中穿梭,最后大人几声喝哧,方静了下来,空气中一丝生机立刻被浊浊的空气吞噬。我拿了芭蕉扇,沿楼梯上了自家的房顶,几点流萤,小精灵般的从身边悠然而过。细听,周围邻居家房顶上很少有乘凉人。远处有一两个,也只是轻声地说话,拟或沉默不语,静静地看,夏天星星点点的夜空。

  街头偶尔穿过一两辆摩托,那灯光撕开夜空,立即便迅速合拢,不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卡拉OK的声音。我大声喊邻居:“吃了吗?”邻居从黏稠的空气那端递来懒懒的声音“吃了”,旋即又进入沉默。

  夜静的无奈,我不由嗓子发痒,悠然唱了声:“我本是卧龙岗上闲淡的人……”刚一句,便听到庭院里妻子的呐喊:“别在房上丢人显眼了!”

  沿楼梯走下,进屋,客厅里电扇风驰电掣,电视里正热热闹闹地上演《春光灿烂猪八戒》,女儿正看地入神。妻说,邻居家安装空调了,我说怪不得房上没了动静呢。

  无心看电视,便拿了《唐诗三百首》来看,随手一翻,就翻出了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萝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古筝一般敲动着杜老夫子千古无眠的恬闲心境。读着读着,儿时乘凉的情景便一下子展现在眼前。

  村头那棵大柳树下,爷爷拿了芭蕉扇,点燃一根艾香,我依偎在他的身旁,听他和村里的一些老人们讲一个又一个传说故事和奇闻逸事。我记得有一个叫长树的,最爱幽默,他常常在人们话头落尽,相向无语时,说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话语,比如他说自己家的广播小喇叭“声音不大,特别响理”,还有说自己刚买了背心,“又薄又小,但质量好哩”,直说得人们哈哈大笑,直把睡意赶到了九天云外。就这样,大半宿的时间在大柳树下开心地度过。伴沁人心脾的艾香的味道,仰面一勾弯月,满天星光,时而几声蛙鸣……我想,今天的人们不会再享受到那样惬意的夏夜了。即使乘凉,也只是在自己的房顶上稍坐,邻居间打个招呼都很多余。我想起了一个作家的话:“现代化正使中国走出农村,农村的话题越来越少了。”

  在房顶上坐久了,原没有在空调的屋里或仰或卧看电视清闲呢。如今,上网聊天也已经挤入农民生活的空间,串门,户外乘凉的消遣方式正逐渐在农村消失,成为人们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篇3:乘凉

  小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为了保证白天的农用机器正常转动,晚上就会隔三差五地断电。

  小村人似乎也习以为常了。待到晚霞落下最后一片帷幕时,家里的老人或者小孩就会拎了井水,把晒谷场冲洗干净,并冲去暑热。然后,搬出八仙桌和长凳,置放在晒谷场上。接着,把碗筷端出来,把盛粥缸钵端出来。父母归来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就着一碗咸菜(大都时候是生的),或者腐乳,或者自制的豆瓣酱,稀里哗啦吃得津津有味。

  最后,母亲收拾了饭桌到厨房里洗刷去了。我们呢,就开始了乘凉。弟弟最小,奶奶让他躺在家里唯一的春凳桌上,一刻不离地守着。时不时,还用蒲扇拍打几下驱赶蚊子。姐姐、我和妹妹会选择一条长凳,躺在上面。可是一不留神,就摔下来了。后来就改用蚕匾,铺在晒谷场上,放心地蜷曲了身子躺着乘凉。

  仰面朝天,浩瀚的星海一览无遗。一颗、两颗、三颗……每一次,没数过几十颗就被闪闪烁烁的璀璨光芒弄花了眼睛。奶奶就笑着称呼我们是傻孩子。在奶奶的指点下,我们认识了北斗七星,认识了牛郎织女星。奶奶让我们仔细看牛郎星附近的两颗小星,告诉我们,这是牛郎挑着担子去见织女妈妈的两个孩子,所以也叫扁担星。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也笼罩着我们的小村。月亮爬上了树梢头,萤火虫打着灯笼上班了,蟋蟀们放开歌喉唱起了婉转悦耳的小夜曲。树影摇曳间,洒落下月的光和星的光,更添了无限情趣。看着、听着,朦朦胧胧地就迷糊了。好几次,奶奶不忍心叫醒,就抱着我到床铺里睡觉的。

  后来,小村里来了一位知青叔叔。那两间小屋,紧挨着我家。他是大队里的代课老师,也是小村里的夜校老师,任务是为村民们扫盲。在知青叔叔空闲的那些晚上,我们就搬了小凳子,围了小圆圈,去听他讲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穆桂英挂帅,岳飞精忠报国……一个个故事就这样走进了我们小小的心灵。清风徐步而来,月光倾泻而来,仿佛和我们一样听得入了迷。

  那时,没有如今的夜生活概念。所以到了九点钟,知青叔叔就戛然而止,催促着我们归家睡觉了。没多久,万籁俱寂,小村也在我们的鼾声中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