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评改课反思
主页 > 成长作文 > 第一次 >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评改课反思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评改课反思

时间:2017-11-05 11:18:53 | 编辑:王晓坤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评改课反思 我真的不明白,我的教学反思为什么要从下面的内容说起。 老师,不喜欢作:因为我们要把我们的作文知识嚼碎了,然后吐给学生,嚼给一个学生还行,问题是要嚼五十个,老师要批改五十个学生的作文,累死!老师,不喜欢作文:我们明知故犯,我们处于明知故犯的痛苦中,明明知道作文不是老师给学生一个个学生改出来的,明明知道,作文不是让每一个学生背下来的,明明知道作文评分的标准不应该只是“错别字,病句子,不跑题”然而······ 学生不喜欢作文,我的作文没有读者只有老师一个人看,我的作文老师只给我改了几个错别字,我的作文只有那千篇一律的评语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层次分明和主题鲜明。如果我们是学生,我们也会讨厌作文。 出班级周报,可以解决这一切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有读者了,我们自己可得好好改,出报纸呀,写得不好丢人呀!我可以写文章交流表达了:“他总是欺负弱小”“为什么他总是不值日”“为什么老师总是偏向好学生”。有交流,有表达,有读者的文章,学生才愿意写。 我们班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大明星周报”,自由写作,解决孩子交流表达的问题。主要是选优秀文章,提升能力强的学生作文能力。一份是病文医院,命题作文,应付考试用。主要选较差的习作,提升作文能力差的学生作文能力。这里简单的说一下“病文医院”。 孩子双休日回家写作文,什么叫做写完作文,写完作文一定要包括改完作文。周一回来,四人小组再改作文,回家继续改作文。周二,作文收上来,问题不大的,扣一个章,文章基本健康,有问题的退回去,继续改。周三,可就是决定“命运”的时侯了,再改不好可要进病文医院了,选班级作文最差的15位同学进病文医院,其他生病的作文待定。一般,班级作文问题大的通常也不会超过15位,所以基本也不会存在待定的问题。这十五位同学,把病文输入电脑,文章输入电脑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改的过程。制成报纸,全班发行。双休日,全班帮你改文章。周一教师再上讲评课,学生根据教师讲评课的内容再改文章。周二中午之前,把改好的周报,贴到外边去,供小作者参考,给小作者一周的时间改,改好了,扣上文章基本健康,发小英雄卡,照相,留作纪念。 这样,就把改文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这样老师就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了,把重点转移到讲评上来。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这样做,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改“干净”了。除非,老师亲自代替学生“扫地”,他的“地”才有可能会扫干净。你为了把“地”扫干净,剥夺了孩子自己的“扫地权”,代替孩子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绝对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永远也不会自己“扫地”。有的老师可能还会说,我在一旁指导他扫呗。班级五十个学生你挨个指导?累死人不偿命呀!我想说的是当老师一定要懂得抓大放小。 终于说到主题了。这一切的流程知道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了。我们传统的作文讲评,都是选一篇范文,就针对这一篇范文进行讲评,效果不好!我的讲评课的流程,先集中讲评学生习作的优点,再集中说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最后集中训练。集中欣赏、集中“挑刺”,集中“训练”,很明了,效果好。 这一节课,我解决了以下的问题“杨幂病”文章的题目千篇一律。“砍头病”文章的开头都是套话。“骨折病”文章的开头不会分段。“少年痴呆病”文章没写启示,启示不对,不是自己的第一次。“皇帝的新装病”文章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其中重点解决的是“少年痴呆病”、“皇帝的新装病”。注意,每次讲的新问题不要超过三个,超过三个了孩子一下子吸收不了。 这一节课的知识我之前都讲过,我都讲过学生为什么还会犯?这就是我刚才说过的话每次讲得新问题不要超过三个,超过三个孩子是很难认识深刻的。这节课为什么到后来时间有点不够用了,问题出在“少年痴呆病”上,“少年痴呆病”这个问题不应该让学生在“周报”中找,浪费时间,而应该是大屏幕出示犯“少年痴呆病”最典型的文章,拿最典型的文章进行训练,效果好。剩下的“少年痴呆病”课下解决。我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原因就是总想一节课解决所有问题,还是上面说的,我们在处理作文的时候,总是有急于求成的心里。 这节课,我要跟学生道歉,到最后的环节,我没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讲作文的问题,展示下他们的讲评风采。有些能力强的学生,作文知识已经比较多了,他们把周报改得天翻地覆,没让他们稍微展示一下,太伤他们的心了。 这节课,我想把他定义为“展示课”,跟《圆明园的毁灭》一样,这次我依然是换了三次案子。为什么?其实大明星周报的作文讲评课套路,我已经是很熟练了,刚开始准备的案子也是那种套路。可是我知道,大家最需要了解的是“病文医院”,有了病文医院,我们就不用拼死拼活出力不讨好了,有了病文医院,我们就不用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