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四)关于话题作文和漫画作文(共5讲
主页 > 作文体裁 > 漫画 > 写作指导(四)关于话题作文和漫画作文(共5讲

写作指导(四)关于话题作文和漫画作文(共5讲

时间:2017-12-05 09:21:15 | 编辑:王晓坤

写作指导(四)关于话题作文和漫画作文(共5讲——肖韬华)

第一讲 话题作文概述及审题方法

1、话题作文概述

话题作文本身是一种写作的题型。

话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那么,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哪些区别呢?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

(1)内容指向与中心指令:话题作文只是提供写作范围,题目用来提示内容指向,命题作文一般是限定写作的对象与中心意思,题目用以发布中心指令。

(2)相关与紧扣: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命题作文则要求紧扣题目构思行文。

(3)写作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

(4)拟题:话题作文可以自拟标题,命题作文则不允许另拟题目。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

(1)材料的作用: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导引,只起到辅助作用( ① 提出话题的“引子”, ② 提供话题的背景, ③ 提炼话题的事实),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由wwW.HaoZuoWen.com整理]

(2)材料的处理:话题作文不要求抠住材料写作,材料作文则要求紧扣材料构思行文。

(3)文体的限制: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材料作文以限定议论文居多。

(4)标题的编拟: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材料作文或提供题目或要求自拟,由于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即使同是自拟题也要比材料作文自由得多。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最本质的区别:话题作文从形式到内容都把限制降到最低点,给写作者最大的发挥余地,因此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着更大的写作自由,有利于写作者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话题作文的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的能动性:话题作文不再把材料作为写作的制约,相反,把材料作为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桥梁,激发考生写作冲动的导火线,引导考生立意构思的触媒。这样大大调动了考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写作的状况中摆脱出来,消除了审题的担心和立意的忧虑,从而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显然这是考场作文一大解放。

思维的灵活性:一个话题,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去发现问题,这就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提倡表达方式多样化,也促使考生灵活选择灵活处理,以求最佳发挥。这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对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思维的创造性:应该说每一种作文题型多多少少都能留给考生创造的余地,但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创造空间特别大。创造空间的大小与作文限制的多少成反比,话题作文的限制比材料作文少得多,因此它给考生的创造空间也就比材料作文大得多。只要考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话题作文会以其他作文题型所没有的宽容来接纳这些作品。时代呼唤创新,话题作文应运而生,迎来了作文创新的春天。

思维的广阔性:话题的宽泛性自然而然带来思维的广阔性,因此面对话题作文,我们不妨放飞思想:既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挖掘;既可以谈天说地,也可以说古论今;既可以回顾过去,也可以预见未来;既可以立足现实,也可以展开想象……古诗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话题作文的思维空间这么广阔,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思维的开放性:以思想健康为前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相对而言,材料作文比较封闭,因为考生的作文必须表现材料所蕴涵的思想。话题作文则不然,考生完全可以就话题所提出的中心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根本无须产生对与不对的顾虑,有的只是写得好与不好的差别。畅所欲言,这是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的自由。

根据话题作文的这些特点,作文的教学与备考应有新举措。如果说材料作文的训练重点是怎样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又如何加以演绎或证明的话,那么话题作文要把训练重点放到以话题为思维起点作辐射思考,然后择善而为的思维操作上。如果说材料作文的又一个重点是如何利用材料为自己的写作服务,那么话题作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借助材料理解话题,启动写作思维进行立意构思上。如果说材料作文的训练重点是议论文,那么话题作文要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允许学生个体把训练重点放在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上。除此之外,话题作文更要求学生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以满足开放性思维的内需。

2、话题作文审题方法指津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一样,它是一种作文的题型,而不是类似记叙文、议论文的一种文体。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大多数同学选择的还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所以,话题作文的写作仍应遵循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应仍按照作文考试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来写作。但话题作文本身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化审题意识

话题作文虽然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不等于不用审题。而近年话题作文考试中出现的不少问题,也正反映出部分考生审题意识的淡薄和审题能力的缺乏。不在审题上考学生,主要指不在文题审阅之中故意设置繁复深曲的陷讲,消耗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但必要的意蕴,还是需要考生认真审视,作出自我的解读,因为文章终究是以意为胜。不在审题上考学生,不等于说审题上没有机巧,可以弃之不顾、任意拓展;不能因为开放性作文减少了审题难度,而忽略审题训练。

话题作文的审题,由于材料只规定题材范围,没有根据材料写成某种文体的要求,因此不必过细地去阅读、探明材料的中心,让立意扣住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必要像以往那样要求学生要充分地引用材料;更不必要求学生写成命题者所规定的文体。审题的主要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审明话题范围。例如面对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考生写道:这是一个假设,人的记忆是不可能移植的。这样的文章即使表达再好,也不能得到好分数。理由很简单,他没有审清话题范围,没有按规定的“话题”写文。对于2000年的高考作文,有的同学反其意而写道:真理只有一个,答案难有多个;有的同学写记叙文,写自己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经历,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却忘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仍然是审题不到位的问题。2001年高考,部分考生虽则从题目中收到了“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及“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重要信息,却对“诚信”理解不正确。诚信,意为诚实,守信用。也就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能履行诺言。但不少考生忽视将诚信二字联系起来理解,片面地将“诚”理解为“忠诚”,再引申为“愚忠”、“服从”等,将“信”理解为“信任”。甚至有的考生将“信”误解为“信奉”、“信服”、“信从”、“信赖”等等。这样,对“诚信”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决定了考生作文基础等级是“切合题意”还是“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抑或“偏离题意”,分数高低自然就不同了。可见,审清话题的范围相当重要。“话题”多数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要像命题作文的审题那样,审明它的中心词、限制语,才能弄清它的范围。

此外,话题作文实质也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因而材料仍然是写作的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的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仍然要审明材料,再说,材料往往对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写作角度的选择等有所暗示。2000年的高考题,设计者在提示语中明确引导考生:“你有这样的经历、经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无论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还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都应当写自身的体验,谈自身的认识,抒发自身的情感。而不少考生只见写作“要求”:“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可以,而无视“提示语”已定的前提,将抽象简泛的“写作要求”从丰富的原材料及画龙点睛的提示语的整体联系中割裂出来,这样的审题必须会导致失误。

二、重视联想、想像能力的培养

凡作文,此种能力都需要,但在“话题”式作文中,联想和想像更为重要。你要沿一点向一线扩展,沿一个中心向四周扩展,不用联想、想像似乎就不可思议。那么,培养这种能力,是不是有轨迹可循呢?我们认为,按照人的一般思维规律和联想、想像的特质,还是能够找出大致的思路的。

第一,由物及物,这是联想、想像的初始阶段。它往往由一个点出发,通过物的类比联想,向外扩充自己的思维空间。有一道作文题是:有人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贵,才学会珍惜,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道文题,首先让人产生的物物联想,就是由珍惜“健康”到要珍惜“青春”、“友情”、“亲情”、“机遇”等等。朱自清的《绿》就是这样一个联想方式。梅雨潭的绿,使作者想到的是秦淮河等四处的绿,体现了飞驰的联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由物及物是一个基础,也是一种必要,更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条必由之路。否则,势必内容空洞,情无载体。

第二,由物及理。朱自清在《绿》的同类景致相比之后,才说,我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能比拟得出呢?显然,联想和想像已经拾级而上。人们在物的排列中,自然要悟理、悟情,这也是一种必然,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要从事物中阐发出情理,才有可能揭示文章主题,达到为文的目的。一位学生写“遗憾”,文章开头说,旅游不尽兴,非常遗憾。接着,又写游“普陀”、“雁荡”、“西湖”、“少林寺”等,均未尽游兴,充分表达了遗憾。但在文章快要结束时,该文却写道看是不能看透,更不能看破,就像看人生,否则就像顺治爷看了五台山,就不会下山了。从而得出了“遗憾”之后的透悟,变成了一种欣慰,主题很积极。文章由物到理,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是一个跨越,一个升华。

第三,由理及美。这是联想、想像的更高层次。人的联想和想像都是美的,这是一般规律,人都把未来看得比今天好,明天会更辉煌。几乎没有人会把自己的明天想得一团糟,在文章联想、想像的延伸中也应该体现出美感来。在作文训练时,应该从文章所写的物象中找出情趣、理趣和智趣来。实际上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是真善的事物,都会有着闪光的美点,我们要充满感情地去揭示它。

三、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文体要求

淡化文体要求只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写作,以便给各有专长的考生,提供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个性发展的公平竞争机会。比如,长于形象表达的,可以记叙抒情;善于雄辩说理的,可以议理谈感。然而,面对话题,选择哪一类文体更合适,还是要作一点研究的。2000年高考作文首次出现了诗歌,诗歌长于抒情,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更适合叙述与议论,所以写成诗歌的作文难以显出优势。一旦确定写哪一类文体的文章,还应遵循这类文章的基本规律,突出其应有的特色。比如,议论文应深入剖析,以思想深刻来发人深省;记叙文要具体生动,以细节形象来感人至深。由于“文体不限”这一概念表达的模糊,或由于考生理解的不当,阅卷中所见的作文,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是类似快餐文化的“杂色”作文,或记叙文议论化,或议论文记叙化,或散文杂感化。因为不讲究文体特色,议论文失去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动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耐人玩味的意境美,读起来总不是滋味,犹如餐桌上吃鸡尝到的是鱼味,吃鸭尝到的是虾味,不能尽兴反而败胃。这与其说是文体的“兼容”,不如说是文章的异化。因此,2001年的高考,提出了“文体自选”这一要求,使表达更明确。其实,要真正提高作文档次,必须适当引导学生研究文体特征,训练他们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促使他们努力写出文体“个性”。创新不是不讲文体,而是要强化个性特色,文章个性特色的标志之一,就是文体特色鲜明,韵味足,耐品尝。

例文1:包容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古之人尚能如此豁达超然,那么,身处现代聒噪环境中的我们,还能否守住那片心灵的净土,留有一份过人的度量?

齐白石先生说过: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何必太在意个人的荣辱得失?保持一种开阔的心绪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生到处都有风景。因为包容,才有了千古传颂的管仲之交;于是你收获了友情。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仍牢记“不知者无罪”,其大将风范可见一斑。陈毅当军长时,有一次微服出行,结果回营时,却因为站岗的新兵不认识,他在门口苦等了两个钟头,可他却没有因此怪罪哨兵,反而夸奖他尽职尽责。还有我们伟大的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文革中他被批斗,被打成所谓的“反革命”,但他从没有记恨,相反,他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使中华民族又重新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当他成为人民心中的“神”的时候,他谦逊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种气概真是令人望尘莫及。也正是在这一次次包容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文客骚人著其千古文章。

海纳百川,山高万仞,因为包容,使我们不断的追求、完善自己。但历史上也不乏气量狭隘的小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于是想尽办法迫害他,但最终却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三国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谋略,到死也不知悔悟,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于是乎,那些“小肚鸡肠”之人一个个溺死在自己的狭隘中。真是作茧自缚,令人悲哉!

当然,包容不是让我们懦弱,无原则地忍让。有些事情不是仅有包容就够的,就像日本侵华一事,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化悲愤为力量的勇气;中南使馆被炸,中美撞机,我们更需的是自强自立;而对于“台独”,我们一定要矢志不渝的坚守一个中国政策,还人民一个完整的中国。

包容像春日扁舟里的放歌,仲夏凉亭中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漫步,隆冬火炉旁的畅谈。它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寄托,是人生的落脚处。因为有包容,世间才充满爱,到处满溢风景。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你的包容上路,相信你会踏出美丽人生。

评析:本文开篇不俗。隽永的语句,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体现;整句的表述,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首段短短的几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足可以展示作者的文字底蕴。文中所用事例丰富,或引经据典,或时事评说,或点到为止,或阐述分析,非一时攒凑可以做到,由此又可看出作者平日较宽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积累。散文诗的语言,更为文章增色不少。

第二讲 话题作文解析

话题1: 2001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以“诚信”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引出“诚信”话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寓意却是深刻的:一方面它提出人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包含不包含“诚信”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讽喻当今有人抛弃了“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历代思想家对“诚信”有很多论述。例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墨子说:“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淮南子》中也说:“马先顺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说林训》)儒墨道法各家都把“诚信”看做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基石。

那么,现代中国人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包不包含“诚信”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再次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新近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应该包含“诚信”的内容。

寓言所讽喻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当今有人抛弃了“诚信”。这是这个寓言的现实意义。“诚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诚实,守信用”。“诚信”在今天的“反义词”是“欺诈”,不诚信就是通过欺诈的手段牟取私利。在2001年的“两会”上,有代表提出“社会信用不足是当前一大公害”。假冒伪劣商品、坑蒙拐骗犯罪活动已经损害了民众,危害了经济,危害了社会。有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实守信。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位居腐败之后成为当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也有一个是否重视“诚信”品德的培养问题。激烈竞争进入学校以后,有一些学生对于要从小养成“诚信”的高尚品德不够重视。在政界,在市场,也包括在学校,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当金钱与诚信发生矛盾的时候,当荣誉与诚信发生矛盾的时候,当利益与诚信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个人的欲望与诚信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人不就将城信弃之如敝屣吗?

总之,“诚信”品德、“信用”经济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寓言引出的这个话题,考生应该是熟悉的。也许是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也许是对社会上的事情的耳闻目睹。考生对这个话题是有话可说的,有的甚至是有见解、有激情的。

2001年的作文,以“诚信”为内容,继续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题除了内容范围确定以外,在试题“注意”中提出了“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考查考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所写材料所蕴含的观点的提炼和中心的确立。立意自定,是说考生可以通过材料自由表达有关“诚信”的看法。考生可以谈“诚信”的内涵、外延、地位、力量;可以谈“诚信”的时代性、现实性、重要性、必要性;可以揭露批判欺诈的手段、原因、危害;可以讨论国家干部、工商企业、学校学生的诚信状况;可以讨论当前呼唤“诚信”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必要等等。

文体自选。2000年叫做“文体不限”,对此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对文体不加限定,由考生任选一种文体写;一种是对文体不作要求,考生写成什么样(包括非驴非马,四不像)都可以。从作文教学现状看,第一种理解比较好。为了确保第一种理解,2001年将“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表示高考话题作文对文体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与之相应的是在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中规定了“符合文体要求”的项目,并且在“说明”中说明:“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题目自拟。“诚信”是话题题目,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范围。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作文的技巧,也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动读者和评卷人,考生可以并且应该自拟一个贴切生动的题目。这两年也有考生借用话题题目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这也不是不可以,但这就主动放弃了一次表现自己的创意的机会。

话题2:2002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入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引出话题和帮助理解话题的材料是一则登山者救人的故事。

“心灵的选择”话题的话语形式,既不是像2001年的一个概念(诚信),也不是像2000年一个判断(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个偏正短语。因为中心词有了一个修饰语,话题的语法范围,要比仅有一个概念的狭窄,但又要比一个判断的宽阔。

人的一生,几乎每年每月每日都要面临着并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选择。这些选择,有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生命攸关的大事;有的是天天重复的功课;有的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有的是生理的基本需要;有的是心灵深处的希求;有的是跟着感觉走,凭直觉作出结论;有的是运用庞大的论据数据,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判断;有的是父母包办,师长越俎代庖;有的是倾听自己的志趣爱好,独立自主地进行挑选。

这个作文话题的范围,可以理解为两个圈,外圈是“选择”,内圈是“心灵的”。正如上面所说,选择是普遍存在并经常进行的,考生的作文进入话题范围的这个外圈并不难,社会的、学校的、个人的、集体的、阅读听闻的、亲身经历的、写实的、想象的,各色各样的材料都可以写。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作文必须写出。心灵方面的选择,才算进入了话题范围的内圈,才算完全符合题意。“心灵”,《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明是指人的“内心”、“思想”、“精神”等等东西。这就是说,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不论是经常的还是偶发的,不论是学校的还是社会的,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它在选择的时候,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选择,进入了心灵的选择,才更显示出这个选择的稳定和深刻,才更显示出这个进行选择的人的成长和成熟。

引出“心灵的选择”话题的材料是一则故事。这则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显示出了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登山者是继续赶路自己求生,还是冒险停下来援救一个陌生人?这确实是对人的最大的考验。顺从人的生理本能,也许会选择继续赶路自己求生,而恶劣的天气和荒无人烟的环境更是强化了这种选择。但是登山者内心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同类的生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登山者毅然停下来向一个陌生人伸出援救之手。这是崇高品德的选择,这是伟大精神的选择。

在抵抗侵略的战场上,战士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眼,把生让给战友,把死留给自己;在世贸大楼被撞击后,青壮男子靠楼梯边站着,把通道让给了妇幼老弱。这些都是与登山者一样的是高尚。心灵的选择。当然,不是每个人,也不是经常都能碰到这种生死抉择的,然而每个人却会经常碰到需要心灵作出选择的事情。那么,如果当你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譬如说,当你碰到要处理你与他人、你与社会的关系的事情的时候,你不要仅仅依靠生物的本能,依靠一时的冲动,去作出选择;你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每一次选择就将是一个进步而不是倒退,是一个成熟而不是错误。这就是登山者的故事给考生所带来的第一个启发。当然,成功的心灵选择可以写,错误的心灵选择也可以写,意识到选择的错误就是进步,就是成熟。

登山者的故事的第二个启发是,登山者在救人中自救,两个人合作走出了困境。古今中外有一派思想家始终认为:人不能独自生存和发展,人不能独自使自己幸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自己幸福,你必须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你也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个人的幸福是与许许多多的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利益也是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甚至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在这种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中,有一种情况是,救人往往能变成自救,帮人常常能得到人帮。选择帮助他人,倒是帮助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发展了自己。这就是登山者的帮人帮己,合作友善,携手共进。

登山者的故事还有其他种种的启发,但不论是哪种启发都应该是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自行体会和自行接受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不相同。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中材料只起着引子或例子的作用。材料引出话题,也作为一个例子帮助考生理解话题。今年的作文试题用登山者故事的材料,但并没有限定考生一定要写类似的生死抉择的题材,也没有限定考生一定要写类似的帮助别人的题材,这在试题中已经交代得清楚明白的:“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同时,用登山者的材料也不是要求考生都一定按照这个故事的帮人救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去立意,因为许多心灵的选择是不属于帮人救人的,这在试题“注意”中也说的清楚明白的:“立意自定。”话题作文中,真正有规定作用的是话题本身。作文内容进入话题范围就符合题意,不进入话题范围就是离题、半离题。材料只是作为启发考生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完全符合题意,使自己的作文如何更好地立意选材、选取角度、选用文体形式的一个例子而已。考生阅读和参考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可以用求同思维,也可以用求异思维。

话题3:2003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0字。(6)不得抄袭。

解析:以高考促进素质教育、引导素质教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思想。作为集中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高考作文,其命题更要体现这一思想。从2001年的以“诚信”为话题,到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都明确显示:作文与做人结合,文品与人品统一,对考生的写作能力和人品素质进行双重检测。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主张文以载道,认同文如其人。高考作文在思想观念方面作如此导向,正是弘扬为文之道的优良传统,也正契合了以德治国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要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而健全人格,砥砺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都是以道德为命题,感情色彩浓厚;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虽然还是以道德因素为话题,但与以往相比较,这个命题还包含了思辨色彩。如果一个人单以感情思考问题,必然会陷入感情的旋涡之中不能自拔。因此,我们思考问题必须是理性的,要用发展的、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文的目光审视生命、人生、社会;要善于思辨,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复杂性;要善于冷静反思,打破常规格式,用个性的思考、别具的慧眼,去感悟世界。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其思辨能力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要大力培养的。这是2003年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话题4:2006年广东卷作文题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本题采取了比喻型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有文学韵味,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把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陶冶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话题材料的寓意比较宽泛,审题时要对材料做必要的分析,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本题由话题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组成。不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话题内涵。

依据材料理解“雕琢”,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材料中的雕刻家通过雕琢这种方法,把心中的意念转换成了有形的、可视的雕像。因此,“雕琢"是手段、方法和行动。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要把心中的天使转换成实际的天使,需要方法,更需要付诸实际的行动。

第二,材料中说雕刻家是“一刀一刀地雕琢”的,雕像是“逐渐成型”的。因此,“雕琢”有一个成型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雕琢心中的天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步步雕琢而成。

第三,雕琢是把大理石的非天使部分去除掉,雕琢还有去粗取精、除恶扬善而不断完善的意义。

第四,雕刻家心中先有天使,再一刀一刀地把心中的天使搬到石头上来,所以,“雕琢”还有用心、细心、耐心、苦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意思。

由材料引申开去,“雕琢”还可理解为实现、树立、成长、践行等等。

依据材料,“心中”应该是雕刻家的心中,由材料引申开去,可以是考生的心中,文中某个人的心中,都符合题意。

“天使”是传播福音的使者,比喻“真、善、美”的化身。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子)。话题中的天使不是特指,而是广义的天使,是人们心中人格化的“愿景”、美好的“符号”。指一切美好的人、事、物、目标等等。

因此,可以把“天使”理解为艺术之美:生活中应有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只有通过不倦的艺术追求,达到“眼中无竹”而“胸有成竹”的艺术境界。

也可以把“天使”理解为心灵之美:要用心塑造内在的心灵美,构造一个真善美的自我,完成“心灵美容”,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也可以把“天使”理解为爱:因为心中有爱,才会爱别人,如果心存恶念,就不会为善。希望每个人都能提高自我修养,建设心中的家园,用心实践美好的道德行为,让社会上多一些爱心。

也可以把“天使”理解为目标和人生信念:设计好(树立好)自己心中美好的目标(理想)并为之奋斗。理想从心开始,心中有了美好的愿望,努力才会变成现实。

总之,立意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这句话,是材料中最为关键的句子。不管我们怎么理解天使的含义,只有心中有天使的人,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只有付诸行动、去伪求真、步步为营、苦心经营,才能使心中的天使成为现实。作文内容既要写“心中的天使”,又要写“雕刻”,两者缺一不可。

本题想象空间较广,内容宽泛,审题时可能有偏差,但一般不会审错题。天使是纯洁的,是真善美的形象化身。“心中天使”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和追求的价值取向,紧扣社会现实,导向积极。本题适合的文体很多,记叙、议论、散文等都行,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只要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皆可成为佳作。

例文2: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对文字痴迷的孩子。

当我还不会握笔的时候,我便用小手轻轻抚摸着书页里的文字,心中油生敬畏之情。

“妈妈,我看到字里边有天使在唱歌呢。”我抬头看着妈妈。“傻孩子,字里怎么会有天使呢?”妈妈轻拍我的小脑门。“天使藏在里边不让妈妈看见呢,我要把她找出来。”于是我很快便学着握笔写字。

我执拗地觉得只要我会写字,我心中那个天使就会出现,飞到我和妈妈身边。所以,我很认真,也很努力,握着铅笔,由横竖撇捺到一个个歪歪斜斜的方块字,再到造句,写文章。

而天使,也一天天地随着我笔的舞动而清晰起来,我细细地用笔,用文字让她更实在……

小学的我是如此真切地热爱着作文!每到作文课,我不再和同桌开小差,拿着笔,在绿色的方格纸上尽情地抒写着我那充满童真的光怪陆离的梦幻。我深信天使在那小小的字里行间必定也和我一起成长着,我那时笔下的文字虽然幼稚,然而却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也得到了诵读于班上或是额外的写作辅导的奖赏。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正在浮现,在我小学的作文中,在我儿童的欢乐中……

上了中学,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日渐喜爱,我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热爱,也看见我心中的天使已在字里行间隐隐地出现了……

我开始投稿,然而每次寄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我的写作梦想开始动摇,再加上成长的烦恼和生活挫折如潮水般袭来,我埋怨着命运不公,命运多舛,不再握笔作文,从此一蹶不振。

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雕刻家把石头雕成美丽的天使,那一刻,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手中的笔正是雕刻家的刻刀,我也应用笔这把“刻刀”雕出我心中的天使——我的梦想,我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再一次清晰了……

我重新握起笔,挥洒我的激情,描绘我的理想。生活的阳光也开始向我投来新的微笑。

我笔下的文字更显成熟理智了,我的作品渐渐开始被发表了,我对生命的热爱也日益增加了……

这一天,我拿着稿件录用通知和被印成铅字的文章,笑着抱着妈妈:“妈妈,我把天使雕刻出来了!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

时光荏苒,我笔不倦,清茶一杯,夜灯一盏,再构一卷立体美文。

我梦不灭,我心不止,就让天使在文字里和我的理想和信念一同歌唱吧。

评语:文章标题新颖,先声夺人,兴奋之情、惊喜之态跃然纸上。文章以“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对文字痴迷的孩子”开头,以“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结束,首尾呼应,显示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表达的娴熟。

第三讲 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1、“微笑”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文题:阅读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微笑

微笑一下多么容易,

它产生的魅力却无穷无尽,

接受微笑的人立刻变得富有,

发出微笑的人也丝毫不曾失去;

再富有的人,也不愿拒绝一个微笑,

再贫困的人,也有能力将它施予,

它带来了天伦之乐,

又是友谊绝妙的表示,

它能神奇地解除疲劳,

又能给绝望者以生活的勇气。

如果我们哪天遇到一个人,

他竟然没有对我们微笑,

那么将你的微笑慷慨地给予他吧,

因为没有任何人

比那不能给别人微笑的人

更需要它!

要求: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结构完整,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有时是自己会心的一笑,有时是对别人的赞扬,有时是对别人的欣赏,有时可能是对熟人和朋友真心的安慰,但有时也可能仅仅是对一个路过的陌生人表示的礼貌性的友好。微笑,虽然只是一种看似很简单的表情,却是亲切的符号。一个微笑,有时会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生命从此联结在一起,成为他和她铭心刻骨的记忆。一个微笑,有时会给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人,重新输进一线希望,这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挽救一个生命来说,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微笑是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微笑往往带来另一个微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变得单纯得多、松快得多。微笑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微笑了,表明心情畅快,乐意工作;微笑了,说明尊重群众,在拉近距离。即使是一般礼貌性的微笑,也能创造一种平和的气氛,使我们纷扰劳累的心消除一些紧张,得到一些放松。

这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可要真正写好,写出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又不是十分容易的,非要在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下功夫不可。一般来说,这个话题适合用夹叙夹议的散文式文体来写作,当然也可以编写故事,甚至可以写成议论文。

例文1、脸盘上的花儿

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她非草木,百花园里难觅倩影,群芳谱上也未载芳名,但这种花人人常见,她只开在人们的脸庞上,她的名字就叫——微笑。

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

然而微笑之花不同,她一年四季开在人们的脸上,常开不败,馨香飘逸,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她能为内向的人打通交往的屏障,为失意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光;她能为陌生人迅速建立起友谊,为久有摩擦的人冰释前嫌;她能为快乐的人繁殖快乐,为自信的人添加更多前进的力量。

花是柔弱的,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花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的愁绪。

然而微笑之花是不会凋谢的,她经得起风风雨雨。风雨过后,她依然嫣然绽放。

微笑之花,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觅其倩影。亲人的微笑,是隆冬的火炉,她可以使你暖心;朋友的微笑,是炎夏的薄荷,她可以使你清心;同事的微笑,是深秋的清空,她可以使你爽心;就连仇人的微笑,也是开春的暖流,可以让你沁心;而开在自己脸盘上的微笑,则是松风竹雨、晓露晚荷,是照亮别人的温馨和友善。

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她给人无声的幸福,给人身心的畅快,给人春天的温暖,给人心田的滋润。

既然微笑之花的力量这么大,那么请你绽放你的微笑之花。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在为恨而伤怀,微笑之花都会给你新的力量。

微笑之花——开在我们脸庞上的花儿,你拥有了她,你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评语:本文逻辑严密,气势如虹,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充沛。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开篇写微笑“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文中写“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等比喻精妙无比。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写微笑的力量时,先写“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反衬了微笑“嫣然绽放”“常开不败,馨香飘逸”的特点。文中多处使用了排比句,琅琅上口,有音乐之美。

例文2、生活中有微笑真好!

一、 母亲给我微笑

每天清晨,我去上学,母亲总是用期待的微笑送我出门,直到我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满载而归。母亲仍是在家门口微笑着迎接我。

母亲的微笑是最自然、最纯朴的。母亲的微笑,是理解,是期待。母亲的微笑永远是我前进的风帆。

二、 老师给我微笑。

一天,老师宣布考试成绩,而我这个一向不怕考试的所谓高手,却只得了68分。当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我的脸热辣辣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把头埋得很低。我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更不敢看老师。这样的超低水平发挥,令我自尊全无,往日的自信更是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走到我身边,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瞟了一眼他,没想到,他的脸上居然写满了微笑,真的是微笑!是老师对学生常有的微笑!老师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可我读懂了他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是对我的默默鼓励,是对我心灵的慰藉,我把这个微笑铭刻在了心中。

三、 同学给我微笑

一次,我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向同桌请教。当时同桌要去参加一场球赛,就微笑着对我说:“这道题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你自己先思考,如果想不出,等我比完赛,回头再告诉你。”说完,同桌就走了。我当时很生气,只好一个人苦思冥想。经过细致思考,我做出了这道难题,但对同学却产生了误会,责怪他不理解自己,不帮助自己,太自私。好长时间,我对同桌不冷不热,遇到难题,也再不向他请教,埋头思考,自己解决难题。

同桌知道我在责怪他,却毫不在意我对他的态度,每天仍然微笑着叫我。面对同桌真诚的微笑,我不得不检讨自己。我反过来一想,明白了,同学这样做其实是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错怪了同学。于是,我对同桌的微笑报以微笑,两人和好如初。

四、 邻居给我微笑

暑假里,我家对面搬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平时,我见她生活起居极不方便,就每隔一天帮她买一次菜,一周帮她做一次大扫除。每次干完活,老奶奶都给我微笑,我知道,那是老奶奶对我的夸奖。我总是带着老奶奶的微笑,心满意足地回家。

生活中有微笑真好!愿生活中时时有微笑,处处有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