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精选7篇)
主页 > 励志作文 > 奋斗 > 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精选7篇)

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精选7篇)

时间:2022-06-03 11:21:01 | 编辑:张小慧

  下面是好作文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大约有7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读完《以奋斗者为本》一书,我对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奋斗者为本》分上下两篇,上篇描绘文化主旨,下篇传递行动思想。上篇界定了什么是价值,然后怎样创造价值、评价价值,最后合理分配价值。下篇在分析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干部政策,干部的使命责任、要求、选拔和任用、管理、建设。总结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一、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惶者生存

  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雅虎……曾经影响了世界的品牌,面对市场的变化及新技术的挑战,最终惨遭淘汰,如今只能留在失败企业案例库中。反观华为,2019年发生的华为事件,引起全球关切。美国政府剪断了产业链,华为公司旗下海思半导体启用“备胎计划”。而海思半导体2004年就已经成立,2009年推出第一款手机芯片,2012年又推出第一款自用的手机芯片,也就是说在全球化大潮势不可挡的时候,华为已经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正如任正非所说:“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在别人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他在《华为的冬天》里面提到:“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像微软、华为这些伟大的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个人呢?[由www.hAozuowEn.com整理]

  2018年,唐山高速路收费站一36岁女员工被裁大哭,称无活路。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真正的“铁饭碗”已经不复存在。更不要说碰到突发事件,比如从去年年底持续到今年的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倒闭,个人失业。在这个急速发展、快速变化同时面临很多突发状况的时代,对于员工来说,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已经不可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员工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倍珍惜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我价值,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用心工作

  1991年,华为破釜沉舟,决定集中全部资金和人力,开发和生产华为品牌的新型用户程控交换机。这年的12月底,设备测试成功,华为终于有了自己的产品。当时华为的账面上已没有什么资金了,再发不出货,公司就要破产了。这是一次背水一战的胜利。华为的创业者也从中深刻体悟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土、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支持,更离不开员工的奋斗。华为公司创业初期95%的员工没有房子住,凭着华为先驱者强劲的“火车头”精神一步一步发展和壮大,才能成就现在的华为。长期艰苦奋斗不只是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员工对待自己工作不仅要尽力,更要尽心,想方设法去工作,达到目标,争取对企业的贡献大于成本。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坚持经常,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思想,不断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无论是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都始终保持谦虚谨慎,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员工个人要有主人翁意识,清醒的认识到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脚踏实地,用心工作。

  三、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自我批判中成长

  任正非在《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提到“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探索真理的道路是否定、肯定、再否定,不断反思,自我改进和扬弃的过程,自我批判的精神代代相传,新生力量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实践自我批判,就保证了我们未来的持续进步。

  《华为如何进行自我批判》一文,提到“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疲劳。一个人保持阶段性的活力、激情是容易做到的,一个组织保持两年、三年、五年的活力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持久地保持激情与活力,大概是组织领袖们所随时面临的难题。员工疲劳症。一个新员工刚进到公司,开始是积极、向上的,八点上班他七点半就到,晚上下班以后还照样在办公室加班,但当一个新士兵变成一个“兵痞”,他就缺乏活力与激情了。当一匹马从战马变成懒马,变成病马的时候,这个马群一定会出现类似于传染病一般的普遍惰怠与散漫,普遍的不想作为。”

  我参加工作已有8年时间了,刚毕业进入公司时充满好奇和活力,满怀激情,随着工作时间越久,心中的活力、激情也在慢慢消散,尽管有时候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或者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但是倦怠还是有的。该怎样让自己处在电量满格状态或者不要出现低电量状态,靠网上的鸡汤文可以保持一时的亢奋,但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读了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以后,我的这个疑问有了答案。首先,要保持危机意识,像华为这样的公司,任正非都不能保证20年以后还会存在,反思一下我们现在供职的企业,可以100%保证给我们养老吗?我们的工作岗位难道不能被其他人替代吗?其次,要常常做“自我批判”。学习没有止境,工作一样也没有止境。工作没干好时自我批判,反思存在的问题,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减少以后出错几率;工作做得好,也可以进行“自我批判”,思考怎么做可以更完美,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那么再下一次的时候就可以做得更完美一些,达到在不断的自我批判中进步、成长。

  宏伟大业必以奋斗为基石,美好未来必靠奋斗来实现。当前,陕航集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奋斗者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公司的一般管理人员,应当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企业发展使命,多干实事,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努力做到奋发有为,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近期陆续读完了《以奋斗者为本》一书,深有感概。这本书根据不同的主题,摘录了作为华为公司的企业领袖任正非的讲话和以往华为公司出版的一些企业主题,看似每段文章的篇幅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但是正是这种呈现,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华为公司在企业人力资源领域最精粹、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从本书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都能让我充分感悟到华为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华为机制的催人奋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有共鸣、启迪、解惑的感觉,让我有所思、有所得,它向我们传递了两种正能量:一是“奋斗成大业”;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正如本书的题跋上所言,华为公司作为一家发展了20多年的企业,从一家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通讯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靠的的就是他的竞争力。而华为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来自于他的产品,更来自于他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并且长期的艰苦奋斗。华为能够把15万知识性人才牢牢的聚集在一起,除了领先的技术,运作的资本,更重要的来自于他的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

  “以奋斗者为本”在华为表现为政策都围绕奋斗者来定位,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体现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是华为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根本,公司以‘以奋斗者为本’辅以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分配、奖励、提拔等激励机制上向奋斗者倾斜,从而用“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夯实企业文化。刻苦学习、修养狼性、乐于奉献是华为认定的成为奋斗者的必循途径,只有培养了洞悉时事的能力,熟练操作的技能,用知识武装了自我;只有具备了嗅觉敏锐、奋不顾身、团结作战、敢于担责的特质;只有敬业献身、无私无畏、自我批判,始终保持使命感和危机感的讲大局讲奉献的人,才是华为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奋斗者。所以,我们如果要想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要想我们的企业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必须要学会时时更新知识、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融入团队。

  通过此次对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以奋斗者为本”作为华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坚决摒弃了通常企业“泛泛而谈、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的做法,而是将它始终渗透在我们鑫电公司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并内化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更将之固化为规则、制度和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员工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为鑫电做强做优、开创美好未来的远景下,我们鑫电人也将秉承以人为本、以奋斗者为本、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和谐共赢、追求卓越,共创百年鑫电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奋斗的根本是为了创造价值

  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用了大量篇幅在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价值。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应该树立的最终目标。作为一个劳动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兢兢业业的日常工作帮助企业日复一日的正常运转,但辛苦的无效劳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正真认识到企业价值,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被称为一个合格的奋斗者。

  正确评价价值

  对于企业价值的认识,并不像传统的财务数据那样看起来直观、明了,它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而财务业绩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如果想在企业内形成一种追求价值创造的氛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套客观完整的价值评价方法与标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数据,不仅仅追求短期效益,向目标倾斜而不是向成功倾斜,这些原则实际上在运用中都会受到非常大的阻力,能否真正落实好这些原则,密切关系到企业的价值创造。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

  奋斗这个词的含义是很丰富的,以奋斗者为本,不局限于劳动者,也包含了投资者。投资者同样是奋斗,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参与其中,也需要过人的胆识魄力与眼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处理好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关系,合理的分配体系,才能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干部要长期艰苦奋斗

  全书的下篇通篇都在谈企业干部的问题。领导干部至关重要,俗话说:绵羊统领的老虎肯定打不过老虎统领的绵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以奋斗者为本,那么这个奋斗者也就必然包括了企业的干部。作为领头者的干部,不仅仅要成为一个奋斗者,而且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意识,可以说,干部们腐败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惰怠。

  第四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的论语。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以任正非为核心的华为核心管理层的语录,当然就像我们看到的世界上一切核心的语录一样,这本书里语录也基本都是任正非的。

  很难得,这个企业能把自己领导的讲话都记得那么清楚。

  很难得,黄卫伟,所谓的管理学家,竟然能把这些语录都能用一个不错的逻辑给整理出来。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本书很无聊,毕竟就是一个讲话集,而且还经常重复来重复去,但我个人却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但此书,必须与“毛选”一起看,或者先看完“毛选”再读此书,领悟会更加深刻。

  此书最大的价值并不是让大家去学华为,而是告诉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该如何打造始终忠于“自己”、为“自己”而战的作战队伍。

  因为,企业秉性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老板自身的个性也都不同、企业的管理能力也都不同,因此,原封照搬是不行的。

  就像,不能照搬曾国藩、毛泽东一样,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第五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在2015年的国庆节到来之际,露天煤业全体员工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礼物——国家电投董事长王炳华致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命名为《以奋斗者为本》一封信。短短的800多字,却仿佛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反复的阅读,深受振奋和鼓舞,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于是借助浅薄的文字,去书写对企业的热爱与感激,为身边那些平凡但又不失理想和追求的“奋斗者”点赞。

  信中那些简短精炼却又发人深省的话语,每一句都将成为我们今后努力工作的座右铭,“唯有奋斗,才有未来”,“现在,人生是用来奋斗的;将来,人生是用来回忆的”,“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忍不住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摘抄下来,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也深深的印在心头,以此来时时激励和鼓舞自己。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作为露天煤业年轻的一代,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是我们人生最铿锵的篇章,青春是摧枯拉朽的豪情,青春是旭日东升力量,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的我们敢为人先,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青春的我们,选择接过老一辈煤业人手中的接力棒,为露天煤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去拼、去闯……

  作为露天煤业的一名员工,我们不仅仅是一名工作者,更是露天煤业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热爱露天煤业,我们以露天煤业的发展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努力把露天煤业这艘航船驶向更远的航程,这不仅仅是企业的目标,也是每一位煤业员工努力的方向。在“航向”明确的情况下,露天煤业也为我们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物质上,露天煤业给予所有煤业”奋斗者”丰厚的物质回报;在精神上,露天煤业会倡导建立”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作为这个企业不断成长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们身处于在这个和谐、团结的家庭中,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看见而感动,也因为感动和感激而成为推动露天煤业事业发展的一位”奋斗者”。这些“奋斗者”中,有为了开创大露天煤矿而默默奉献一生的老一辈开拓者,他们见证了露天煤业最初的创建;有为了助推露天煤业多元发展而扎根霍林河、一干就是数十载的中年一代建设者,他们陪伴着露天煤业的一起成长;也有自愿加入这个大家庭、为露天煤业补充新血液、带来新思想的年青一代,他们昭示着露天煤业的未来和希望。这一代代的“奋斗者”秉承着露天煤业人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叙写了投身企业、奉献企业的动人篇章。

  在我们所有“奋斗者”为企业发展而挥洒汗水、挥洒青春的的同时,企业也在无声的回馈着我们。露天煤业给我们营造出一个尊重、信任、理解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奋斗者”都富有激情、富有责任感、富有使命感的去进行创造和创新;也给予所有“奋斗者”公平感、成就感和认同感,使所有员工都能从中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遵循“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坚信“唯有奋斗、才有未来”,为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而不懈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成长着。我们坚信,不管是管理阶层,还是普通员工,只要我们所有煤业员工都脚踏实地、坚守岗位,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承担起企业赋予我们的职责,为每一次工作的完成而感到欣喜和满足,那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所有人:我们是露天煤业合格的“奋斗者”。

  将豪情埋藏心底,将决心付诸行动。就像王炳华董事长期望的那样,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梦、企业梦努力,拥抱我们共同的事业,享受持续奋斗的人生”。让我们为自己点赞,为身边那些平凡而又可敬的“奋斗者”点赞,为我们朝气蓬勃、奋力前行的企业点一个大大“赞”。带着满满的能量,鼓足干劲,和企业一起去经历风雨、一起去收获梦想,去拼搏一个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六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花了两天三夜看完《以奋斗者为本》,我心有所宽慰,起码证明我非孤立的存在。第一次接触这类型“反当代思维管理理论”的书籍是《奋斗》、《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讲述突破个人主观能动的书籍)。我不崇尚成功学,反而喜欢这类戳出当代个人和当代企业固存劣根理论。

  曾经在一张饭桌上,小刚(化名)和小强(化名)跟我说:“如果是我,我肯定是不去山东化药厂的。去那又毒,又累还离家很远,照顾不到家庭。拿的工资也没见多的,换作是我就不去了。”我只能隐而无言。你连下一线的勇气都没有,何来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曾经的很多个晚上,我一人深夜走在厂边,对着月亮也是不断反问自己,为何别人睡觉时,我在工作;别人与家庭温馨生活时,我在工作。我也隐而无言。干部一定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坚决执行,严格管理,有效监控,诚信服从。

  不以努力工作为中心,将来会有很多问题的。看似很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很多公司未必真正意识到,就算老板意识到,管理层未必意识得到。大家似乎忘记另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例如总公司这个月开大会统计是5天的话,那么到子公司,子公司很快学会总公司的“要领”,子公司开会绝对不能少于5天,加上总公司的5天,那么子公司的主管级别以上,这个月至少要开10天以上的会,全体员工大会至少不会少于5天,剩下的时间工作。何来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之说。

  作为一个公司,我们追求的不是先进性而是商业性,这与学校的学术研究是有区别的。同时我也想起另外的一句话:从原始需求,到中途需要变更;到改动太大,创意重构;频繁改动开始导致大量冗余,最后做不下去。我不断反思自己,每日三省,作为设计者,忧郁最多就是怕自己跌入死局,而忘乎初衷。

  在核心价值观中写进绝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在有些人看来,不免感觉刺眼。明确员工在公司改变命运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贡献。看这本书细心的人会发现“绝不让雷锋吃亏”,在这本书重复出现三次以上,愿我们都能记得。

  我们的组织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公司,其手段是“利益均沾”原则。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合作实际上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利益一致原则,利益均沾和团结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就好办多了。能把这话说得赤裸裸的,已属不易;能把这事做得彻底的,更为难得。

  公司员工薪酬结构中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的比例关系要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要求予以不断调整,要逐步减少长期回报的分配,增加短期回报的分配,尤其是奖金的分配。这个我们看看就算了,跟我们公司大多数员工无关,但我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跟我们有关联。

  对应届生,要多宣传苦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应届生说我们公司如何公平,这是一颗炸弹,什么时候小脾气爆发了,要求公平、公正,爆起来就不得了了。不要过度的宣传公平、公正,世上从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我们只能不断的改进,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我深得体会,培育应届生要循序渐进,以身作则。

  任正非对一把手的责任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作:“布阵,点兵,陪客户吃饭”。什么叫布阵?就是组织建设;什么叫点兵?就是干部的选拔、使用、考核、激励和新陈代谢的和谐解决;什么叫陪客户吃饭?就是要通过与客户的密切交流,洞察客户需求,看清发展的方向。我们拭目以待,大多数公司的一把手不大可能面面俱到。

  改进管理是一个持久持续的过程,不要太激进,如果我们每年进步0。1%,100年就能进步10%,持续长久改进下去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年改进10%就很不错了,改进5%我也接受,3%我也接受你,不改进我就要撤掉你,而且工资要降下来。这点很重要,不自我改进,很快落伍。

  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的唯一出路。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就是管理竞争。管理,是门艺术,每个人的管理理念都有差异;这点我崇尚领袖魅力,让灵魂人物发挥管理理念的最大化,不然你说管理,我也说管理,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就更加复杂了。

  我们不希望领导干部都是一批乖孩子,要敢于承担责任。一个犯了错误的干部,不一定是坏干部,一个不犯错误的干部,可能往往是很平庸的。不能把干部和员工都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这样公司就会失去战斗力,就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鼓励干部勇于承担责任,怕就怕在停留在意识上,对于不确定性大的项目,又有谁敢说一定能成功。一旦试验失败,追究这,追究那,又有多少高层能够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

  把权利下放到一线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能独立作战的人出来,像李云龙这样的人出来。我们要在现有流程制度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在力出一孔的主航道上发挥一线指挥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我们拭目以待,大多数公司在这点是做不到,需要权衡的利益太多,很多都是不了了之。

  这本书的很多理论是很好,但未必适合完全套用于当代大多数公司。原因无它,毕竟任正非只有一个,华为也只有一个。只能说我们看着这本书,不断反思公司运作中的每一环节,慢慢地改进成领先标杆式公司,愿景和希冀是美好的,我们要讲究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

  第七篇: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

  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衍生出来的《以奋斗者为本》一书,出版以后受到企业管理人士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华为作为持续增长的基业长青企业,更重要的我认为是书中透露出任正非的管理思想,要知道华为在管理上正在做到了卓有成效。

  再看本书,我首先分享三个心得体会:

  第一个是: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一、态度决定命运

  《以奋斗者为本》书中有两个核心价值观贯穿全书即: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以及以奋斗者为本。

  什么叫奋斗?。我们要明白,奋斗的活动是要产生价值的。对企业而言,为客户创造价值才叫奋斗,把煤炭洗白不算奋斗!一天能干完的工作拖到两天来完成,也不算奋斗。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活动,以及在劳动准备过程中,为充实和提高自己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叫奋斗。

  奋斗的概念中出现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创造价值。二是提升自己。我们再深入一层去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明白其中道理。

  什么是价值呢?价值就是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潜在盈利能力的贴现。通俗地讲,就是企业能够持续地增长。那么作为个人的价值又是怎么体现呢?个人价值体现为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未来个人潜在能力的评估。如果把价值创造比作是砍树,那么个人提升是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千古以来的道理。员工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创造效益的边际贡献是成指数级增长的。所以,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非常重要。

  有些人会嘲笑:我们强调以奋斗者为本,宣扬服务终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行动,是不是顾家在打鸡血、熬鸡汤?

  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为什么有些人能开心快乐地过日子,有些人却充满了抱怨、负能量?我想应该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吧。积极奋斗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树立好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而消极颓废的人,则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问题,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所以成功的人更成功,失败的人更加失败。所以当你觉得这是打鸡血、熬鸡汤的时候,你已经和这个企业的文化产生隔阂了,要么改变自己去适应它,要不就痛快地离开吧。

  二、气度决定格局

  任正非在《以奋斗为本》书中多次强调奉献精神,强调灰度思维。奉献是体现你是否有大局意思,能够为组织、为社会付出牺牲。这种牺牲,可以是你的劳动,可以是你的智慧,可以是你的金钱,然而最难付出的牺牲是改变你自己。而灰度,则是表明你能否抓住主要矛盾,能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别人,特别是某些地方不如你的人。

  在这方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张居正为何终生弃用海瑞。我们不妨用企业管理的思维来看张居正、海瑞的案例:

  1、企业要活下去最根本的基础就必须创造利润,创造价值。所以干部的使命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利润。海瑞铮铮铁骨和刚直不阿、清廉的品格,在舆论层面是备受尊敬,但是他的舆论口碑却是一直在压抑他人,甚至可以说是在抨击同僚,在实际价值创造方面却没有具体措施。企业需要的是可以推进、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把问题停留在嘴边的人;

  2、作为干部必须要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能积极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这样才能推进公司文化与思想的高度统一,保持公司团队的高度团结,这也是公司高度执行力的基础。海瑞的道德洁癖,让他与当时的朝政文化及同僚们关系紧张,团队工作的推进也举步维艰。且海瑞的这种能量圈,让张居正担心在改革体系中海瑞的舆论压力会影响整体改革。

  3、作为干部需要有不断的自我批判精神,需要干部要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改革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且必须带领团队朝着公司目标共同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海瑞的峭直一直伴随他从初入职场到终老。正是这种一根筋的直着,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会演变为守旧的思维。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就是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碰壁。海瑞的道德洁癖让他无法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析。你可以不反省,你可以继续坚持,但是公司也可以坚持公司的文化需求。海瑞的这种洁癖也同时导致他没有团队,没有可以共同进退高度执行的队伍,那他就无法创造价值,创造利润。

  总结思考:

  1、张居正不用海瑞,在于他认为海瑞的“峭直”对官僚体系的运转无益。中国2000多年人情关系观念的传承,让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存在着更加多元的关系。职场人员特别是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出一些在道德边缘徘徊的动作,我们应该怎么去评判?黑?白?是?非?个人认为:法务禁止即可为,只要是对工作有促进的关系的,不违背法律和公司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就可以当做是一种完成目标的策略来做。

  2、那么“清官”怎么发挥他的长处呢?康熙帝曾经重用过清官于成龙,令其去地方增加赋税,用的是民众对清官的信任。原则性强的人,道德品质高的人,是企业的一种优良资产,具有高度的信任背书能力,企业可以用他作为提升企业形象,获取员工、客户信任度、打造忠诚度的有力干将。

  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组织的成功,在于与个体共生,也就是如何最大化的激活个体,已经可以决定企业的存亡在企业中要么个人适应系统,要么系统适应个人,当二者都僵化时,悲剧就产生了。

  陈春花教授提出:组织内人与人之间是奉献关系,不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甚至也不是“合作”关系。

  一个人若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贡献,总是让团队为了他而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我们需要明确: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把很优秀、能力非常强的人组织起来的时候,并不一定会获得最好的绩效。如果让能力相当的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要么一个人不表现他的能力,要么这两个人对着干。也许我说得有些绝对,我虽然同意优秀的人会产生好的绩效,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把优秀的人放在一起可能效果并不是最好。

  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你能够胜任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对于组织而言你是否愿意热情的付出,如果你不肯付出,总是让组织迁就你的习惯,那么即便你具备非常强的能力,对于组织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在今天谈奉献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真的认为如果你要理解组织内的关系,就要理解为奉献关系,没有奉献作为基础,组织关系是不成立的。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部门与部门是相互付出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在这样的相互奉献关系中,组织才会真正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够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每个部门都关心自己如何调整才能够与其他部门有和谐的接口;下级会关注自己怎样配合才能够为上级提供支持,而上级会要求自己为下级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也许你会觉得我的描述太过理想化,但如果不是这样做,组织就只是一个存在的结构而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积极热心、愿意付出,不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不肯付出的人在组织中只会做好被吩咐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进行。

  在座的各位扪心自问,我们能够做到充满包容和奉献,做到“赢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吗?

  三、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书中提到: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华为选拔干部优先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

  为什么要选拔基层有成功经验的人作为干部呢?我想背后的逻辑无非是不管你在基层有大成功还是小成功,你已经拥有了一个适用的方法论,而不是仅仅拥有知识,你上学学到的知识、培训学到的知识,已经转化为能力,已经能够创造价值。只有成功过得人,就会对成功有独到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积累实战经验,夯实底蕴的厚度对个人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在看到马云中英双语自由切换交谈,备受瞩目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从14岁开始就在西湖边日复一日地练习。

  我们看到京东上市,刘强东富甲一方的时候,不要忘了他曾经在中关村组装电脑,送快递。

  人生如莲,人生就象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这朵花能否开放得美丽灿烂,取决于水面下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去关心决定这个花朵盛开还是枯萎的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本,根和本!人格中的假设系统,就象是睡莲中的根,这个根决定着我们的价值观、理念和信念,进而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对世界的态度、标准、行为取向和作风。这些东西就象是睡莲中的本。正是这些根和本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能否最终开放出成功的花朵。

  以上是好作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以奋斗者为本的启示精选7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