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读后感 > 优秀读后感 > 血色浪漫读后感作文

血色浪漫读后感作文

时间:2018-10-06 11:03:30 | 编辑:王晓坤

公元1968年是动荡的一年,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大事:马丁·路德·金遇刺,布拉格之春,法国巴黎五月风暴骤起;中国的青年们也不闲着,在“文革”的大背景下,早已停课闹革命的学生们用最真挚而热烈的血,写下他们刻骨铭心的青春,这是1968年的青春、

在这个乱哄哄的年代里,没有炮火的存在,但青年们把青春挥洒在激越的阳光与汗水之中,的确,1968年是他们心中最灿烂的时代,用热血浇灌的十七岁在夕阳下仍是那样迷人而浪漫,钟跃民就是这样一个满腔血色浪漫的人。

1968年,钟跃民、袁军、郑桐等人是北京的学生,钟跃民和袁军的父亲都是将校级的军官,只不过都被拉去隔离审查。他们成了彻底没有人约束的游手好闲的“顽主”。偌大的北京城里有无数这样的学生,还根据父母的“级别”划分了团体,还有类似“老大”的头头。在1968年红色的背景下,这些年轻的人们生活里充斥着红旗、红语录、红袖章,但他们的生活并不止这些。钟跃民和他的俩哥们而见到哪里有热闹便往哪里蹭,他们打过架闹过事、有组织地冲击公安部、到天桥剧场看《红色娘子军》,甚至还差点卷入一件骇人的杀人案中,青春闪着血样的光芒。可偏偏就是这样的钟跃民,骨子里就是一个浪漫与不安分的人,他与生俱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下就俘虏了不少女孩子的心,周晓白就是这些女孩子里最出挑的那个。WWw.hAOZUowEn.com

周晓白的父亲周镇南是五五年授衔的中将之一。她是家中的老幺,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性格独立、开朗,人群中她总是最引人注目--漂亮。也难怪她和钟跃民两人一见钟情。周晓白的爱好是古典艺术、芭蕾、音乐,还有外国诗,在十六、七岁的光景里,少女最向往的就是浪漫。她第一次发现钟跃民在古典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这才看出钟跃民有着如此细腻而敏感的心,在他之前,她还没有见过那个男生能把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意境理解得那么透彻--钟跃民是“提着菜刀的诗人”。正当她沉醉于钟跃民谜一样的性格无法自拔、放下一切架子爱他,殊不知,这正是周晓白悲剧一生的起点。钟跃民是她的初恋,也是她无忧无虑生活的终结者。

钟跃民是那种永远在路上的人,各种新鲜事都想尝试,还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在北京当顽主、到陕北插队要饭、在军队当兵、转业了自己开煎饼摊、开公司被抓进“局子”、开饭馆、见义勇为、到可可西里当反偷猎藏羚羊队员……真够他折腾一辈子的!他曾对周晓白说:“我想,我的妻子应该愿意陪我玩:我愿意去过好日子,她就愿意陪我过;哪天我好日子过烦了,去当乞丐,她也乐呵呵地陪我当乞丐。要想我跟着你回去安安稳稳地生儿育女,算了,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周晓白她算是上了贼船,一辈子被他套牢了。在她以后的生命里,1968年冬天开始的初恋是她心里最甜蜜,也是最伤感的一块。如果没有那次冰场上钟跃民的搭讪,周晓白也许会和哪个中将的儿子结婚,一辈子安分守己地做她的周大小姐,没有一个叫钟跃民的混蛋……爱情是残酷的,因为不平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周晓白的命,是她无法逃脱的“心劫”。不用责怪任何人,如果记忆可以在1968年的冬天驻足。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钟跃民、周晓白,他们的记忆还在1968年残酷的青春里茫然游荡,写下沸血一样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