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话题作文 > 逆境 > 关于逆境成才的作文

关于逆境成才的作文

时间:2018-10-27 11:30:59 | 编辑:王晓坤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的哲学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逆境,是一个人成材的必经阶段。

逆境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一个人在逆境中往往要比在顺境下看得更深刻,思考得更多。南唐后主——李煜,倘若没有亡国被囚的经历,他的词也不会达到那么一个高峰。被囚之前,他过着“歌台暖响,舞殿冷袖”的奢华生活,他的辞藻华丽,眼前总是一幅“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可是当他面对着“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时,李煜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安逸的生活本身不是坏事,而逆境带给人的却更多,它随着年代的推移而自然增值,时间越久,利润越高。

逆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环境越是恶劣越激励人奋发上进,去改变生存环境,自然产生“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历经磨难的人适应性很强,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能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事变。摩顶放踵,披荆斩棘,百折不挠,“虽九死其犹未悔”,直至成功。孟子也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只有经过逆境的洗礼,才能完成人生涅盘,达到光辉的顶点。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多难兴邦!”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教室写下的这句话,为这个特殊的五月,为这场灾难,为灾难中的共和国定了调。灾难往往会激发人们励精图治,而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一个民族的进步来补偿。WWw.hAOzuowEn.com

逆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开发尚未达到10%,无法想象,人的潜力能是多么的巨大。而逆境,正是这么一个最好的释放潜力的环境。无数具有超凡意志的人在逆境中创造了无数的不可能: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创作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屈原在颠沛流离之下写下了《离骚》;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患重疾之下写下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在逆境中会像小草一样,欲遭践踏,欲会芳香四溢。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孙守峰

昨天,报纸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位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不顾老师、同学劝阻决定退学回到偏僻的家乡,美其名曰“逆境才能成才”。对这位大学生的作法,我持否定意见。

成才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企望,是祖国对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希望。每位有成就的人成才的经历各有不同,然而大致可以分为在困境中成才和在顺境中成才。一般人则更看重在逆境中成长的才子。中国自古就有“寒门出才子”等话。而我认为:逆境并不一定都能造就才子,身在逆境中的人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才能成才。逆境只是一种锻炼人的意志更为坚定的外界条件,其自身的意志才是成才的根本。

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出自寒门。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乐曲仍为后世所称赞。而他生前的生活时代就不如人意,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疾病都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在他耳聋之后,以齿代耳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面对逆境,贝多芬没有消沉,他以极强的意志,战胜了困苦与疾病,创出了一段音乐辉煌史。如果说逆境造就了贝多芬的惊人意志,那么贝多芬则经受住了逆境的考验。可见逆境只是作为一个外界条件来不断磨炼人的意志,我国古语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那么再坏的逆境,他也只是随波逐流。

逆境不只是指身体的疾病,生活上的困苦,其周围的环境的恶劣也算是一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也未必。植物界的莲花能出于污泥而不染就是一个例证。在我们周围也有如此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而他的父亲又是抽烟喝酒,又是打麻将。孩子却年年被评为三好生。这本该算是逆境了。周围的环境恶劣,也需要具备坚强的信念与意志去克服它。若不如此,他就会被周围环境所污染。当今,在大墙内,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不好被污染,以至悔恨终身。

古今世人向来称赞逆境中的成才者,这主要是赞其坚强的意志,若没有意志,逆境中是出不了人才的。那种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逃避的人,又怎能让人相信一旦回到逆境中他会自学成才呢!所以说,心志的坚定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简评】

文章针对一位大学生退学这件事,提出了心志坚强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这一观点。在论述中,运用例证和引证结合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做深入分析,使说理更有力。

作文训练“写短评”训练题及提示

题目:评“张华死得不值得”

提示:

1.材料要清楚。

前些时候,有件事曾引起人们热烈的讨论。大学生张华为抢救一位掉入粪坑的老人献身。当时,有不少人认为“张华的死,是件不值得的事”。

2.短评不能完全脱离提供的材料,要紧扣材料的中心实质评。

3.短评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现实,要指明这件事在现实社会中的思想意义、社会效果或对自己、对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