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而知之【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主页 > 高中 > 高考 > 错而知之【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错而知之【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时间:2018-07-16 12:07:51 | 编辑:王晓坤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即没经历过失败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成功的真谛的。

从事物的两面性来讲,失败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古有孟母三迁,为了孟子学有所成,三次迁居。这也是一种尝试,不适合孟子向学的地方,便是选错了。仔细考虑过之后,再换一地,几经反复。直到孟子向学,于孟子而言,年纪尚小,只懂得遵循心意,好坏尚且不分,只好由孟母代其过,而知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世说新语》中有则周处知错就改的故事,很耐人寻味。周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义兴水中蛟,山中白额虎并称“三横”。后处杀虎斩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处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访名仕,寻二陆,处遂改励,终为忠臣。知错而悟,悟而知之。周处从本来的为祸乡里,被人称之为三害之首,到后来的奋发励志,终为忠臣。这期间经历的种种,就像是人生百态。不过还好,结果是好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周处此举,无疑与题遥遥相应,知错而悟,悟而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转》中也有这么段文字,大体意思是说:廉颇妒忌蔺相如的才华,几次当街挑衅,蔺相如不予理会,绕其而行。蔺相如的食客私下里为其不齿,觉得蔺相如没有骨气,纷纷离开。蔺相如知道后,道出缘由。蔺相如说:“秦王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由wWw.HaozuoWen.com整理]

廉颇听后,知其错,遂负荆请罪于蔺府,这才有了赵国的强盛,被后人传为一段佳话。

古人知礼,知错而改,该而知之,不屑做那些有辱斯文的勾当。错了就是错了,坦坦荡荡,君子本色。反观现在,当代也有那么多文人名士,有过错,却被人以各种理由搪塞而过,境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先生曾为《美文》半月刊题错了词,错把“风华正茂”的“茂”下半部“戊”写成了“戍”。事情很小,写错了字,承认错误,改过来就行了。结果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争论的声音经久不息。何必呢,名人犯错,也是家常便饭,有必要隐瞒过失,为了面子以种种借口搪塞而过么?找理由的肯定不是铁凝先生本人,至于其他的人为什么要睁眼说瞎话,就不得而知了。

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月,不堪复习压力的我,萌生了厌学的念头。把行李打包好,偷偷的离开学校,想从长途汽车站,远远地离开这个小镇。临走时,给父亲的一个电话,让我泪流满面。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淡,都说父爱如山,在我险些崩溃的日子里,父亲托起了我,给我勇气独自向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说的话。

“上学或不上学,是你一辈子的事,没人帮得了你,父母陪不了你一辈子。你要想打工,我不反对,可你要想好自己以后干什么,而不是混日子。你不是怕了高考吧,你怂这次,下次你还是抬不起头。你要是真的不想上学,高考考完了,即便你考上,不喜欢去,我也不逼你,没人能替你做决定,路还是要你自己走。”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学校的,之后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静。

而现在,坐在大学里,想着那段灰色的日子,满心里除了对父亲的感恩就剩下了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