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层进式”结构写作
主页 > 高中 > 高考 > 高考作文“层进式”结构写作

高考作文“层进式”结构写作

时间:2017-12-02 11:17:32 | 编辑:王晓坤

高考作文“层进式”结构写作

一、“层递式”结构
(一)复习议论文的基本常识
1、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使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
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由好作网www.hAOzuowEn.com整理
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①并列式结构
②层递式结构
③对比式结构
(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层递式”
1、结构特点
层进式结构要求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2、结构模式
点明中心→层递论证→回扣中心
运用层进式结构写作的基本方法如下:
(1)析意义: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现实。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来说,如果道理简单,观点鲜明,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久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办)(次)
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2)摆现象——析原因——探根源——找办法。
“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指办法”的格式,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1 
(1)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引论:“分享是一种明智”,首段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论点1: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会更加亲密友好。
分论点2:学会分享,大家可以携手共进。
分论点3:学会分享,人类方能共同进步。
结论:分享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更多,世界也会为我们微笑。
(2)层进式结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魂兮归来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由自然现象引出话题“传统文化的迷失”。)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