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关注社会文化热点,这地气接得好!(关
主页 > 高中 > 高考 > 高考作文关注社会文化热点,这地气接得好!(关

高考作文关注社会文化热点,这地气接得好!(关

时间:2017-11-30 12:15:36 | 编辑:王晓坤

2014年高考刚刚结束,网络上就开始疯传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有揣摩回味、跃跃欲试者,也有惊喜欢呼、调侃反思者,议论甚是热闹,形成了一道“全民作文”的独特文化景观。在这些作文题目中,安徽的《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北京的《老规矩》则把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变迁引入考题,都极其接地气,获得广泛关注。

“全民作文”现象,折射出人们对现行教育的关切,对母语和社会价值表述的在场情绪。尤其可贵的是,它说明许多高考作文题目已不再是“项羽扛鼎”之类的八股题目,而是有了更多的社会视野、现实容量,能让人轻易找到在场感和共鸣点并参与讨论。这是一个好现象,让我们看到了语言表达的多重维度。

高考作文与现实脱节一度曾备受诟病。不少作文题目,要么是假大空的心灵鸡汤,要么是僵化呆板的八股题目,而智性批判的、有关切有灵韵的汉语表达被严重挤压、束缚。为了迎合考试,许多学生被培养成一种“好好思维” ——凡论述,必是“币有两面” ;凡抒情,必是空洞的真善美。缺乏社会的参与感、思维的现实逻辑和情感的共鸣,让高考作文只剩下“作文”这一张皮,而它所承载的想象力、思辨力、批判力等代表民族文化魅力和潜力的因素,却被生生剥离。为作文而“作文” ,没有充分认识它的母语内涵,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由www.hAozuowEn.com整理]

作文不仅是文科生的事,也不是你能写一手漂亮的骈体文就好,历史上有多少八股高手、金榜状元最后寂寂无闻,就是反面教材。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必得有助于激发母语思辨锋发、神思韵流,有助于人才成长、成熟,永葆民族的勃勃生机。安徽和北京的考题,好就好在它们关注了当下的文化热点,是现实取题。宋丹丹和宋方金舌战编剧话题,实际上隐伏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话题,即编导演在当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行业定位问题。而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让一些文化遗存或老规矩遭受冲击,想必每个人都会感同身受。这两个话题进入考题,实际上也在提醒后来者,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人都要打开视野、扩散思维、慎思明辨,做到名副其实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社会热点进入高考作文题目,背后不无网络舆论倒逼的因素。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形式,网络的语言表达、思维形式越趋于多元发散,独立的人格选择也包蕴着更具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可能。在此背景下,高考作文题目与时俱进可谓大势所趋。除了安徽、北京考题直接切入现实话题外,像辽宁的《科技改变生活》 、天津的《假如有一款芯片》等,无不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还有一些隐性的思辨题目,往往也从现实抽取主题,如新课标全国卷《两人过独木桥》的“双赢”内涵,上海的《穿越沙漠和自由》的“选择与自由” ,与过去“非此即彼”的僵化思辨相比,都极具想象的张力。

有人说,“全民作文”就像一面文化多棱镜,折射了人们对高考的重视。高考作文题目关注社会热点,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回应,从而搭起教育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这种与时俱进的开放胸怀,在开拓考生视野、思维和想象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到了母语传续、教育发展以及众多社会话题的讨论当中,梳理现实关切,经历精神洗礼,提升认识水平。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再“高考”一次又何妨,“全民作文”更值得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