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
主页 > 高中 > 高考 >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

时间:2017-08-30 11:50:04 | 编辑:王晓坤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作者:江山依旧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

毕淑敏的抉择

少男少女们常喜欢玩一种浪漫的网游,用五种象征不同生存方式的实物供人选择,并逐次放弃一项,凭最后留下的,并参考前面的,便证明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当然,他们大多会选择鲜花,因为它代表着美丽而芬芳的爱情。

当著名作家毕淑敏偶然遇到这样的提问时,却以相当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她在不故作崇高且认同世俗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力,以自身真实的生活状况介入命题,拿生命来感受、体验这残酷的一失再失。每一项的最终放弃,她都权衡再三、思潮翻滚,越到临界越感阵阵痛楚袭来,如灵肉的割舍,如绝域般无援。

这真是一个残忍的网游,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傻\"到能真切感应的人。毕淑敏,她最终抓住了笔紧紧不放。此时,积蓄已久的所有辛酸与委屈全涌了上来,她不能自已,泪水滂沱而下。

毕淑敏这篇长长的自叙,数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清晰地记起。

是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地位、荣誉、感情这几样东西,足以构成一个人安足生活的全部,人舍此何求?可是,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吗?这就是人活着全部的价值所在吗?毕淑敏的回答是否定的。[由wWw.HaozuoWen.com整理]

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精神生活才更为神圣而重要。在那里,灵魂有宁静的屋宇,有自由的翊膀,俯仰之间,有洞彻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你可以是自己唯一的主人。

没有思想,混迹尘土,仅剩一具欲望的躯壳在人间游荡而过,这对于一个清醒的写作者来说,不啻是荒凉而可怕的。

毕淑敏选择了写作这最后的归宿,选择了一根生命赖以存在的思想的苇草,虽然这苇草在工业时代的夹缝中如此尴尬地摇荡,但却从没停止过追随太阳的方向。此刻,毕淑敏幸福地依偎着它,在草尖上欣喜地看见了阳光、空气、河流、爱人和孩子…

写作,可以是一种更具意味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给思想一张可供栖居的洁净的纸张。

素面朝天毕淑敏

在当代作家中,我对毕淑敏印象最深。这不仅是因为她曾经是位医生与我同行,由医生变成作家使我羡慕,而且还因为她素面朝天的品行让我敬佩。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到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代表作有《预约死亡》、《红处方》等。

《素面朝天》是她早期的作品。虽然这篇文章不是她的代表作,但许多人都知道它。我也是首先从这篇文章了解毕淑敏的。

说毕淑敏素面朝天,是因为她不仅写了《素面朝天》,而且她主张\"素面朝天\"。她认为大自然中每一棵树木、每一棵花草,都用本色地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是一种真实。人类的这张脸,是与生俱来的证件。我们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凭着它来了解其喜怒哀乐,所以不必要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她还说\"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敢于素面示人,就是自信的一面。\"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真是\"文如其人\"。关于毕淑敏的的外貌,采访过她的记者王洪是这样描写的:\"毕淑敏其人比我想象的还要高大,果然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着装素净淡雅,蓝色的外套,衬着雪白的衣领,给人以纤尘不染的深刻印象。圆圆的始终微笑的面孔,依稀留下了金戈铁马军旅生涯的豪迈与西藏高原的粗犷。\"也许是她的处女作发表\"太迟\",34岁时写《昆仑殇》,大概还由于她的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留给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大妈\"形象。

关于毕淑敏的文字风格,也可以说是\"素面朝天\"。\"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式的实验标榜;她不是江南的小山秀水,但也有别于莽原塞野的黑骏马,有别于黄河决堤似的一泄千里;她自然不是男人眼中的\' \',但也不是女性自我描述的心理体验;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的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似乎人人所经所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王洪对她朴实无华的文风作了很好的总结,甚至夸奖毕淑敏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毕淑敏的创作与她从事的职业--医生有关,无论是在她的作品中还是在实际行动中,都更多地与病人、囚犯、孩子之类的弱势群体接触。她热衷于探讨\"临终关怀\"、\"人生意义\"、\"幸福感\"这样的命题。这在中国作家中是少见的。王蒙评价说,她最大的特点是\"悲悯\"。所以她的作品在普通市民中有着广大的读者群。

毕淑敏当了22年的医生,后来自修了电大中文专业,不是\"正宗科班\"出身的她成了作家,实属不易。她虽然现在已是国家一级作家,但她不卖弄,也不故作儒雅,对自己写作的过程也向记者\"实话实说\"。

譬如说,《昆仑殇》是她的处女作。当谈到成名作《昆仑殇》的创作及发表情况,她说是1978年返京后,在西藏阿里那段遥远的经历找不到人交流,才有了写作的冲动。5万字的《昆仑殇》一个星期就把初稿完成了,但她却没有勇气寄出去,后来稿件还是由她的丈夫送到《昆仑》编辑部的。就是《素面朝天》一文,也是\"当时偶遇海南出版社出版人的夫人,才得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