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主页 > 风景作文 > 家乡 >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时间:2019-03-21 09:43:17 | 编辑:谢佳琪

第1篇:家乡的端午节

一说起端午节,小朋友就唱起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可在我的家乡,一进五月就能闻到浓浓的“端午香味”。

五月初一,从村子里走过,你会发现各家各户门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传说这样可以避鬼神。其实,这些植物都有刺鼻的香味,插它们可以驱蚊驱虫。初二、初三大人们就会送给孩子形态各异的香包,孩子们看着形态可爱色彩斑斓的香包,都爱不释手。香包的浓香随着孩子在村子里飘来飘去。有讲究的人家,大人们还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做成的平安符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这个平安符被称为“长命符”那五种亮丽的色彩,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备一盆水,水里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第二天早晨,全家人都用这个水洗脸。听大人们说:“艾水洗脸可以避邪,保健康。”我每次洗完脸,脸上留着清香味,心里总有一种安全感,我会说:“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WWw.hAOZUowEn.com

端午节那一天,老人们都忙着煮粽叶,洗糯米,腌猪肉……从厨房里飘出了粽叶浓浓的香味。午饭后,老人们开始包粽子,只见,一位老奶奶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椎体,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抓米,放进那个椎体里,直到装满为止。装满米后,奶奶裹住椎体,用一根线紧紧包住粽叶。这样,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出炉了。接着,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加上水煮,大火烧。奶奶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粽子足足嘶叫了3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晚上,我们一边听着老人讲粽子传说,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肉的,有枣的,有火腿的……我们可真有口福。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它既非常喜庆,又充满了神奇!

第2篇: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说法都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 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艾叶,薰苍术、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我们家乡有个风俗,那就是吃粽子!我看过整个包粽子的流程,先把煮熟的粽叶浸泡在冷水里,挑三张宽一点的粽叶卷一个锥形体,再放些米和馅把它包裹起来,再取一张粽叶,顺着粽子裹好用线扎紧,一个粽子就成功了。粽子的口味还挺多的呢!有肉粽子,蜜枣粽子、豆粽子,不放馅的白米粽子等等。只要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馅,都能放进去。你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呢?我最喜欢蜜枣和肉的,一次能吃两三个呢,厉害吧!

妈妈说,她们小时候过端午节,还有大人送香袋呢,有圆型的,方形的,心型的,总之创意很多,正反两面,还可以绣上孩子的名字呢。香袋可以挂在脖子或腰间,具有辟邪、防蚊等作用呢!不过,现在好象很少见到了!真想看看那香袋的真面目!

其他地区还有一些习俗,像江西那边河多,赛龙舟是不可少的;在四川,虽然受难,可是人们还是热情地过端午,包粽子、洗艾叶澡,真是开心得不得了!

2011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让我的人生过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3篇:家乡的端午节

又快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谁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划龙舟、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一般会在端午节那天吃1、2个粽子,表示一下,平常是不吃,不怎么喜欢的,划龙舟也很少看见,因为家乡没有,在外求学也很少有机会去看,会在电视上看见,我觉得这应该是纪念屈原最好的方式了。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端午节又是另一番景象。

插艾蒿,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艾蒿可以泡水洗澡或是入药(具体什么作用我就不知道了)艾蒿成片的生长,但也不是很常见,所以要在节前的1、2天就去割,我在家过端午还是在读初中前,那时爷爷也还在,他老人家都会在前一天或是端午那一大清早就去,然后几个儿子家都分一些,有时候没有了,也要到处去找,不可能没有的,然后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看端午公公,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一个对我来说的传说,我也不清楚那个“端午公公”是不是屈原,总之,每到端午节,大人们都会说,端午日要早点起,最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比别人都要早,你就能在某个门缝里看见端午公公了,我从来没有早起过,更没有看见什么端午公公了,

回娘家,这是对母亲来说的,一家人在早饭后准备准备就会去了,外公和外婆通常就在忙上忙下的等我们来了,然后两个姨也会回来,一屋人在一起拉家常,打牌……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我想最高兴的应该就是外公外婆了。

算算,有五、六年没有在家过端午了,爷爷也不在了,今年更是要在实习的地方了。读书在外,同学们对端午节就不是那么的在意了,远比上圣诞节,只是会在那天吃几个粽子,然后希望学校能放假,出去玩玩。

回忆起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吃粽子的习惯,更划不上龙舟,但也是一番美好的景象,农民没有文人那种忧虑和诗意,他们有的只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种平凡、平安,幸福的日子,和对他们自认为富裕生活的满足。

第4篇: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因地域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我的家乡系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的一个乡下小村里。家乡的端午节有包粽子,带五彩线,采艾蒿,折柳枝,挂葫芦等。为过端午节最早做准备的是泡包粽子的米。小时候的家乡比较落后,那时包粽子的米主要是黄米。家庭主妇们掐算着日子,提前把米泡上,据说泡米的时间较长,煮出的粽子好剥皮,剥皮后外表有光滑,吃起来柔软,有韧性。所以有的主妇泡米长达一个月。最少的 也得泡半个月。现在条件好了,人们用江米包粽子,泡的时间长短不一了,有的提前三几天泡泡就可。当然也有泡时间长的,道理一样。我从实践中也发现泡的时间较长一些粽子还是好吃的。包粽子的时候一般都是初四的下午包,中午把苇叶和马莲煮好。下午开始包,晚上就放到大锅里开始煮,煮时在粽子锅里煮上鸡蛋或鸭蛋、鹅蛋之类,说是粽子锅煮的蛋类好吃,鸡蛋清都变的略带黄色,吃起来粽子的香味和蛋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过节的那天,主妇们起早起来看看粽子煮的怎样,再炒点菜,孩子们或男人们出去采艾蒿或折点柳枝,把柳枝放到大门口和屋门口,,再挂上纸做的葫芦,红绿相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艾蒿放到每间屋子里的窗台处,然后用从井中刚打出来的冰凉的水洗脸,洗脸时往水中放点艾蒿叶,老人们说五月节这天用艾蒿叶洗脸可以明目。小时候就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折柳枝的原因无从考证。至于喝雄黄酒我还没经历过,只是在看白蛇传时知道,白素贞误喝了许仙给他的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死的故事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了数千年的民谣便是对端午习俗的总结。

第5篇:家乡的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四川达州,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没有赛龙舟没有盐鸭蛋甚至在记忆中连粽子都没有过,我们有的是吃麻花,熏黄烟,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麻花我是一直没有搞懂的,因为从老师从书本里得到的信息就是端午节是应该要吃粽子的。记得小时候也问过大人们,好像大概的意思就是端午节本身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所以吃麻糖(麻花)来粘嘴,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听着好像也没多大关系,不过小时候只要可以过节有吃的就很开心啦!

黄烟就类似于鞭炮一样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也不响,只是冒出一股股的黄烟。每年端午的时候爸爸都会买一小包黄烟在临近中午十分用火钳夹着点着的黄烟在屋子里面熏一圈,妈妈说是可以熏五毒,熏了之后什么蛇虫蚂蚁蟑螂老鼠的就都不会来光顾了。小时候特别奇怪感觉那个黄烟的味道还特别好闻,闻着香香的老是要凑上去闻的时候就被妈妈拽走了。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几乎家家都要插艾叶挂菖蒲。艾叶又名家艾、艾蒿,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过节的时候往往就会把这几样组合在一起或编或捆然后在大门的两边都挂一把,那种独特的香味可以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呢。

说了这么多端午的习俗,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以前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个团聚的日子,放假了我们一家人就会赶车去外婆家一大家子人可以坐两桌的那种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过节,饭后外公还要现炸麻花给我们吃,一家人边吃边摆龙门阵,那种日子现在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的端午没有了节日的气氛,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几乎都很少有时间可以凑到一起更别提在一起过端午了,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